基地介紹
紅軍遵義警備司令部舊址位于遵義市老城楊柳街中段,與遵義會議會址內的陳列館隔街相對,原系國民黨黔軍副師長周吉善的公館。
1935年1月7日,中央紅軍第一軍團二師六團占領遵義城。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即決定成立遵義警備司令部,由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兼任司令員,軍委縱隊(由突圍轉移初期的軍委第一野戰縱隊、第二野戰縱隊合編)政治委員陳云兼任政治委員。遵義警備司令部駐遵義老城楊柳街黔軍副師長周吉善的私宅。紅軍遵義警備司令部的成立,對確保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對以遵義為中心的蘇區根據地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2004年,遵義市人民政府拔專款按原樣在遵義老城楊柳街中段修復遵義警備司令部舊址。遵義會議紀念館復原陳列劉伯承、陳云住室,2005年1月15日正式對外開放。
1935年1月初,紅軍長征到達遵義后,便將此處作為紅軍遵義警備司令部使用,劉伯承、陳云先后辦公、居住于此地。紅軍撤離遵義后,1940年1月隨著浙大西遷至遵義,此處又作為浙大校舍發揮了重要作用。
紅軍遵義警備司令部舊址位于遵義市老城楊柳街中段,與遵義會議陳列館隔街相對。該館為異地修復,其原址在新華橋東附近,原何家巷,現位于飛天花園處。
紅軍遵義警備司令部的成立
1935年1月7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智取遵義后,為確保即將進遵義城的中央領導機關的安全,1月8日中央軍委成立紅軍警備司令部,任命中央軍委縱隊司令員劉伯承兼任司令員,中央軍委縱隊委員陳云兼任政治委員。遵義紅軍警備司令部設在交通要道的新華橋東頭何家巷國民黨黔軍副師長周吉善的公館里,這是一棟中西合璧的磚木結構小樓。劉伯承隨先頭部隊進城后住于此,陳云1月9日進城也住于此。劉伯承、陳云分別住在二樓。
紅軍遵義警備司令部成立以后,即對遵義城防進行了布置,命令先頭部隊繼續向北前進,占領桐梓、婁山關,控制北面唯一的通道、城池和關隘。同時,布置中央軍委縱隊的作戰部隊干部團、保衛團等分布于遵義新、老城各主要通道,以確保遵義會議順利召開和“建立以遵義為中心”的蘇區根據地目的的實現。
紅軍遵義警備司令部舊址的作用
紅軍警備司令部在使用的短短11天時間里主要作為陳云、劉伯承以及其警衛員的住室兼辦公室。遵義會議后,1月19日中央紅軍離開遵義北上,紅軍遵義警備司令部自行撤銷。1940年1月浙大西遷,將理學院、農學院設在湄潭,而包括史地系在內的文學院在遵義,其舊址就在離遵義會址不足百米之遠的遵義會議時的警備區司令部。1946年5月浙大復原西歸,便離開了紅軍警備司令部。
舊址的建設與發展
修復及對外開放
2004年11月遵義市政府撥專款,加上國家開發銀行向遵義市紅軍警備司令部舊址遷建項目捐贈的50萬元建設資金,紅軍遵義警備司令部舊址進行了異地修復。修復后的這座住址坐東朝西,一樓一底,占地面積863平方米,建筑面積743平方米,室內作原狀陳列。并于遵義會議召開70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即2005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遵義紅軍警備司令部舊址的修復和復原陳列,使楊柳街又增添了一個游客參觀的亮點。
現狀
進入大門后正對著的是一塊介紹警備司令部的牌子 。兩側分別是參謀人員和執勤人員的住室。樓梯轉彎處墻的正中間懸掛著一副巨型圖像,圖中展現的是毛澤東等主要領導人討論的畫面。走上樓梯便是二樓客廳,廳內陳列著一張長方桌,桌旁各放著兩把雕花靠背椅。兩邊墻上掛著介紹劉伯承、陳云長征途中主要經歷的圖片。客廳臨街北側是劉伯承住室,南側是陳云住室,室內陳列著木架床、火盆、衣柜,窗前有長羅漢椅,桌上放手搖電話機、藍花瓷瓶、鐵座馬燈、竹筆筒、毛筆、硯臺、搪瓷茶缸等,衣架上掛斗笠、草鞋、皮公文包,室內還置放有鐵皮公文挑箱。劉伯承、陳云住室后面,即靠東的兩間屋子,均是警衛人員住室室內陳列著用門板和稻草鋪的床,窗前長方桌上放搪瓷茶缸,墻上掛斗笠、草鞋、手槍、干糧袋,墻角有靠背椅,小茶幾上放玻璃罩煤油燈和搪瓷茶缸。
逸事
陳云、劉伯承住下的當晚,在這里主持召開了遵義名流座談會;被邀請到會的有遵義郵電局局長、商會會長和部分在國民黨軍中不得志的軍官。會上,劉伯承向他們講述了國內外形勢,宣傳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方針、政策,使名流們開闊了政治視野,極大地消除了思想疑惑,對共產黨和紅軍有了比較正確的認識,紛紛反映他們知道的許多重要的情況,如國民黨軍的部署、武器裝備、戰斗素質、主管軍官的姓名和為人;一些重要地域的人力、經濟和交通等情況。座談會氣氛熱烈友好,一直開到深夜。會后,劉伯承請名流們吃夜餐。飯后,郵電局局長還把一張云、貴、川三省郵電交通圖獻給了劉伯承。這張交通圖在爾后紅軍四渡赤水戰役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溫馨提示】網站有的文章及圖片均來源于學校官網或互聯網,若有侵權請聯系gzldyjy@yeah.net刪除。
基地統計
- 基地總數:548個
- 當前瀏覽:1050次
- 總瀏覽數:818270次
- 發布時間:2020-01-12 11:14
- 信息來源:干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