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持續充電。我主動參加了全市縣級領導公務人員廉政教育班的培訓學習。這次培訓緊密圍繞本縣在投融資等方面的工作實踐,學習后我感觸很深,下面從“破除縣域經濟發展瓶頸,需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這個角度,談談心得體會

35.jpg

  1、搞活縣域投融資工作,至少需具備兩個基本條件。

  在近一年的時間里,我積極協助全縣上下推進企業債發行和基礎資產證券化等工作,目前,企業債已獲國家發改委批準正在做發行前的最后沖刺,基礎資產證券化工作也在積極爭取推進中。盡管在大家的努力下,本縣在融資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就如何引導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本縣經濟建設、進一步激活縣域投融資工作,還存在許多困難。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經濟工作中,資金就是經濟發展的“糧草”,如若投融資工作搞不好,經濟運行就缺乏血液和動能。我認為,搞活縣域投融資工作至少需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擁有必要的財政可支配資金;二是要有理想的經營性項目。二者具備,才可有效引導撬動社會資本和銀行貸款等參與縣域經濟建設。就我縣而言,通過發行企業債和基礎資產證券化工作,用以引導撬動社會資本的可支配資金壓力正在逐步緩解,目前,尤為缺乏的是可持久帶來穩定現金流和經營利潤的經營性項目。

  2、目前,我縣正面臨兩大緊迫任務。

  一是脫貧摘帽;二是追趕超越。想要根本性解決這兩項任務都離不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這就需要搞活縣域投融資工作,尤其需迫切爭取良好的經營性項目在我縣落地。優質項目落地需要良好的投資環境支撐,也就是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優惠的稅收政策、高效的辦事效率、有力的司法保障等等。毋庸置疑,目前我縣的軟硬件投資環境尚未充分達到優質項目落地標準,因此加大社會治理、優化投資環境就成為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任務。

  “劣幣驅逐良幣”這種現象必須防止,因此我們要加大黨風廉政建設,有效施行正向激勵和落后淘汰機制,以此來保障縣域經濟的發展,有效激活縣域投融資工作,持續改善縣域投資環境。當前,不斷強化的黨風廉政建設和省委提出的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正是實現上述目標的具體措施和路徑。我相信,如若上述措施落到實處, “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在公職部門將不會有滋生土壤,我們也一定會建立起一支能夠擔當作為的公務人員隊伍,為突破縣域經濟發展瓶頸奠定基礎。

  3、手握重權的各級領導公務人員這個“關鍵少數”,或將成為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關鍵因素。

  近年來,經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全國的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都得到明顯好轉,全社會對創造美好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信心愈加堅定,這為實現黨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這種局面來之不易、令人歡欣鼓舞。但同時,由于社會資源配置權集中于政府部門,手握重權的各級領導公務人員這個“關鍵少數”就成為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關鍵因素,要實現上述宏偉目標,就必須讓這個“關鍵少數”有效行使權力。如何做?我想僅靠政治教育來提升其思想覺悟是不夠的,必須要加強對其手中權力的約束,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記得曾有人講過,如果權力得不到有效約束,那么往往越是有能力、敢作為的官員就越容易滑入腐敗深淵、走上犯罪的道路。加大對權力的執紀問責同樣也是保護公務人員的有效手段,當公務人員經不住各種誘惑,思想行為開始滑坡時,各級紀檢監督機構如能及時發現挽救,就會避免這些人走上犯罪道路,從而在客觀上保護了公務人員、減少公務人員隊伍人才的流失。以上便是我的體會,希望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