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我有幸參加了重慶工商大學——甘肅地礦基層公務人員培訓班。這次培訓的目的是為了加快推進地勘工作轉型升級步伐,全面提升公務人員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進一步提高開拓市場經營能力和管理水平。培訓期間,我們學習了公務人員能力素質提升、公文寫作與公文處理、地勘單位轉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創新思維與管理實踐、地勘單位經營活動風險管控、公務人員素質能力心態及領導能力提升6個方面的內容,教授們深入淺出、有理有據的講解,使我受益匪淺,現將學習心得總結如下:
一、適應新形勢,促進地勘單位轉型升級
授課老師通過分析當前地勘行業面臨的形式、回顧地勘單位改革歷程及分類改革進展情況、深入研究地勘單位在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總結了地勘單位在探索產業轉型升級中“加減乘除”的實踐做法,他提出3點關于地勘單位持續健康發展的相關建議,以質量變革推進轉型升級,提高市場競爭的能力和信譽。地質工作是基礎性、先行性工作,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地勘行業要率先轉變發展方式,以質量為先代替體量為主的發展思路,要樹立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和持續創新理念,發揮地質工作的“工匠精神”,在市場競爭中要嚴把質量關,提高市場競爭的能力和信譽。以效率變革促進轉型升級,在補齊短板中增強后勁。地勘行業要調整產業結構,要牢牢把握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方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和優化地勘產業結構和人才隊伍結構,立足行業的核心點,抓好從單一的、傳統的地勘產業結構轉向服務于農業生產、環境保護、海洋開發、工程建設、防災減災、民生事業、城鎮化發展等,不斷融入相關行業的產業鏈中,形成互補互助的發展態勢,在協調發展中拓展空間,在補齊短板中增強后勁。第三,以動力變革引領轉型升級,將傳統要素驅動力轉變為創新驅動力。在地勘行業傳統動力減弱的背景下重新培植經濟發展新動力新優勢,將傳統要素驅動力轉變為創新驅動力。當前,大數據、互聯網、遙感探測等新技術與地質勘查交叉融合,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和裝備研發應用,使地質勘查新動能日益強勁,為地質勘查結構調整與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創新發展開辟了新領域。地勘單位要在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上形成獨立自主的創新能力,更大程度地調動各方面人才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構建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推進地質科技創新。特別是要加快建立以地勘單位(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拓寬地質服務業務范圍,保持地質工作穩步增長,提升地質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支撐能力和力度。
二、提高領導公務人員執行力
我記得有一位教授主講的是如何提升領導公務人員的執行力。執行力是執行和完成任務的能力。對個人來說,執行力把想干的事干成功;對組織來說,執行力是將組織戰略落實到實處;對領導來說,執行力是做到人崗相宜。構成執行力的三個核心流程:正確的人做事、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影響執行力的主要因素有:目標、領導、成員、協作、制度,目標要清晰合理,領導要有關鍵時刻能力挽狂瀾的決策能力,把正確的人用在合適的崗位上,成員要有忠誠度,協作要有整體性,用人所長,越用越長,看人縮短、越看越短,制度要精準有效。作為一個執行型領導所必備的基本素養有:注重細節、信守承諾、充分授權、團隊精神、堅韌不拔。
三、地勘單位生產經營活動面臨的風險及風險管控的基本方法
在總結地勘單位生產經營模式這堂課上,老師分析其面臨的6種風險類型,并提出了風險管控的基本方法。地勘單位面臨的6中風險類型有: 戰略風險、 市場風險、財務風險、運營風險、法律風險、廉潔風險。
在項目實施的各個階段風險管控的基本方法有:項目承接階段,要仔細辦別信息來源其真實性,要充分了解項目所在地的政策、市場發育程度、地理環境、業主單位資信等基本內容;充分考慮項目施工方式,擇優選擇專業聯營或單項分包單位,擇優組織施工勞務用工方案;簽訂好合同。
項目實施階段,要根據合同要求,逐項落實各項職責,推進項目順利實施,
組建項目經理部,這是項目成敗的關鍵;項目經理素質、項目領導班子結構合理、和諧共事、互相配合、互相補臺等因素至關重要;組織好施工隊伍,包括技術、管理與勞務隊伍;強化現場管理,包括項目施工現場進度、質量、安全等,要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位、獎懲分明;協調好外部關系,包括業主、監理、設計、當地城管、環境、 村鎮等;單位與項目經理部共同項目經理部成;要建立危機處理應急機制,處理突發事件。
項目決算階段,要及時組織人員編寫施工總結與竣工報告;及時申請竣工驗收,并編制竣工決算,提交業主與相關部門審核;及時辦理資金結算,加快應收賬款催討,加速資金回收;落實質量缺陷補救措施預案,出現質量缺陷需修復時,要及時掌握出現質量缺陷的原因,采用合規合理的策略與措施,使損失降到最低的限度。
這次在重慶工商大學的學習經歷,進一步豐富了我的知識面,不僅僅使我的理論水平得到提高,努力方向更加明確,還教會我深入思考,樹立自信。我決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本職、勤奮學習、扎實工作,用業績來回報單位的培養,用不懈的努力來爭取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