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咨詢熱線
點擊數:2232 時間:2021-11-02 16:44 來源:北京大學
信息化建設是提升校園服務和管理水平的有力方式。北京大學計算中心長期秉持“互聯網+校務服務”的發展方向,扎實辦實事、不斷開新局。隨著一系列信息化建設項目的落地,師生學習生活更加便利,校務服務管理從“群眾跑腿”向“數據跑路”轉變,“智能校園”建設進程正穩步推進。
按照中央要求,從“七一”慶祝大會到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是北京大學黨史學習教育的第二階段,要扎實推進“我為師生辦實事”,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校改革發展穩定、解決涉及師生切身利益的急難愁盼問題。北京大學全校隨即開展工作進行落實,同時,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正在進行的中央巡視整改工作緊密結合,一體推進。
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師生提供便捷服務,提高管理服務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計算中心攜手學校多部門,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行政事務審批和公共服務方式為手段,以切實增強校務服務的主動性、精準性和便捷性為目標,積極探索新技術、新手段在校內各場景的落地應用。
建設網上辦事大廳,打造“一站式”服務格局
北京大學網上辦事大廳于2019年建設開通,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線上辦事途徑。計算中心不斷加強網上辦事大廳建設、拓展門戶功能,真正實現線下服務和和網上辦事大廳無縫對接。
經長期建設,目前為止,大廳“入駐”部門有23個,開通審批服務事項65項,節省師生跑路3.7萬人次。
以使用頻度最高的校級用印申請為例,原來教師要辦理以下手續流程:先準備材料在院系內審批蓋章、拿著紙質材料送到相關部門審批、送督查用印。而且因為不熟悉業務,往往要四處打聽,經常跑錯路、白跑路。
現在,教師只需要按照引導進行一次填寫,即可完成申請過程。僅用印審批功能一項,上線以來已完成科研、橫向科研合同、教育教學、綜合業務、外事五個模塊的各項審批1萬6千余項,為師生提供了極大便利。
教師分享網上辦事大廳辦理的便捷體驗
網上辦事大廳以方便、快捷、清晰、友好等特點獲得廣泛好評。有老師在朋友圈實名點贊,表示:提交完,接了個電話,出去倒了杯水,收到微信提醒:審批已完成。12分鐘,文件輪轉經過單位辦公室工作人員、單位負責人、對口審核部門、督查室,一氣呵成。
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計算中心在校黨委的領導下,聚焦主責主業,把“我為師生辦實事”作為黨史學習的根本落腳點,不斷加強網上辦事大廳建設,實現了“一網通辦”,使辦事環節簡化、辦理時間縮短,有效破解了辦事多頭找、標準不統一、辦理時限長的難題,持續提升了廣大師生的辦事便利度、快捷度、滿意度。
大額資金審批前置審批嚴格、涉及部門多,將線下流程遷至網上完成,是群眾急難愁盼的一件大事。在學校督查室的組織下,計算中心和學校相關部門一起,對流程經過反復梳理優化,完成了大額資金線上審批的開發建設工作,并在部分單位進行試點使用。
全方位、多維度為師生提供信息化服務環境
校園卡易丟失、不便招領一直是許多師生的困擾。為切實解決這一難題,學校在丟卡高發地點設置了31個校園卡招領點,計算中心開發完成了“校園卡招領系統”,為校園卡招領提供了“一條龍”服務。
校園卡招領系統“一條龍”服務,微信和短信提醒領取地點
每個招領點都配備一個讀卡器,撿到的校園卡由工作人員在讀卡器上一拍,系統就會在第一時間向丟卡人發送信息,提醒其到相應地點去取卡。有同學接到通知后高興地發朋友圈表示這個功能簡直是個“福音”。招領系統上線以來,為師生找還校園卡4300張。
為了進一步方便全校師生的校園生活,2021年9月1日,學校正式推出了數字校園卡服務。師生只需一部手機即可實現門禁、就餐、消費、圖書借閱等校園卡功能,無卡暢游北大的智慧校園生活成為了現實。不僅提升了廣大師生的便利感、獲得感,更切實地解決了實體卡片攜帶不便、易于丟失、掛失不及時等難點痛點。
“北大校園卡”小程序和“北京大學”客戶端操作界面上的數字校園卡
隨著信息化發展的不斷深入,學校信息服務的范圍逐漸擴大。計算中心通過數據共享與信息復用等技術手段,將信息技術與管理服務工作深度融合,將日常工作流程轉化為系統功能。
2021年6月,計算中心配合校醫院上線了在門戶上查詢檢驗報告以及學生在自助機上辦理疫苗接種證明的功能。師生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輕松查到自己的檢查報告,學生們還可以在校園中任意一臺自助機上打印出自己的疫苗接種證明。
校園門戶系統上的健康服務功能,可以直接打印疫苗接種證明
經過建設,學校信息管理系統不斷完善,精細化管理手段日益豐富,涉及多個院系、部門和單位的立體化信息服務格局初步形成,服務渠道和服務內容更加多元化、深入化,為進一步優化學校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提升服務水平提供了強大動力。
“智慧型”系統提升校園管理水平
加強校門管控是筑牢保護校園的第一道防線。疫情常態化后,在嚴格管理的同時,還要保障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刷臉出入校的策略與管理系統聯動成為迫切需求。
學生在校園門口機器上刷臉入校
計算中心“跑步”開發、“跑步”應援,隨時根據管理策略動態調整程序。先后完成了15次政策性調整,滿足國家、教育部、北京市、學校管控要求形成了適應等多種場景下學生出入校管理系統,包括:經審核批準后出入、自主報備出入、兩針疫苗后直接出入、憑借返校綠碼出入,預約親友等,并且將不同的管理策略結合出入校權限下發到11個校門的100多部刷臉設備,有效守護住學校大門。
為協助提高學校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計算中心特別關注包括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在內的新信息技術的應用,堅持創新驅動,不斷推進學校管理服務模式變革與創新、提升信息化管理與服務水平。
信息化建設永遠在路上,為師生的服務永無止境,計算中心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持續為全校師生提供更加優質的信息服務,讓信息化更好地助力學校管理工作,方便師生工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