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精神是紅色革命精神之一 ,誕生于土地革命時期的井岡山根據地。井岡山精神的內涵可以用五句話來概括:1. 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2. 堅持黨的絕對領導。3. 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思想作風。4. 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5. 艱苦奮斗的作風。

  井岡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創造的一種革命精神。誕生于土地革命時期的井岡山根據地,故名。江澤民把井岡山精神概括為“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24個字。與井岡山道路連在一起的井岡山精神是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寶貴精神。

  簡介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部隊到達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的井岡山地區。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軍余部和湘南農軍相繼抵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軍。井岡山地區地勢險峻,經濟落后。中國共產黨在這一地區建立和恢復黨的組織,團結改造地方武裝,發展革命力量,建立工農兵政府,領導農民分配土地,經歷“三月失敗”和“八月失敗”兩次重大挫折和近百次大小戰斗,打退國民黨軍閥多次進攻,逐漸擴大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創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中國革命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光輝道路,被稱之為“革命搖籃”。

  井岡山精神的基本內涵有:①胸懷理想,堅定信念。對革命理想信念的堅定不移和不懈追求,是井岡山精神的精髓。②實事求是,勇闖新路。不唯書、不唯上,注重從實際出發,制定正確的政策和策略,勇于探索中國革命、軍隊建設和武裝斗爭的新路子,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內容。③艱苦奮斗,敢于勝利。為了人民的利益和革命的需要,勇于吃大苦、耐大勞,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直至奪取勝利,是井岡山精神的重要內容。④依靠群眾,無私奉獻。堅持走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井岡山精神在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情操上的具體體現。井岡山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國共產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精神動力,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而英勇奮斗。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對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強軍夢,具有重要意義。

  精神內涵

  作為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斗爭的艱苦歲月中形成的偉大精神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結晶,井岡山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有著極為豐富深邃的精神內涵。

  堅定信念、艱苦奮斗,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大革命失敗后,井岡山的革命斗爭靠什么燃起“工農武裝割據”的燎原之火、照亮中國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產黨人對中國革命光明未來的堅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正是因為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會產生在艱難困苦環境中戰勝一切困難的超凡勇氣,產生在戰場上沖鋒陷陣、英勇殺敵的頑強斗志,產生在敵人屠刀下慷慨就義、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才能經受住血雨腥風的洗禮和考驗。

  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井岡山斗爭始于革命低潮時期。在這一歷史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堅持實事求是、調查研究,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以大無畏的革命膽識,開創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獨特道路,創造性地制定了黨領導軍隊的一系列組織制度和紀律,引領中國革命不斷走向勝利。

  依靠群眾、勇于勝利,是井岡山精神的基石。在井岡山革命斗爭中,毛澤東同志、朱德同志等中國共產黨和紅軍領導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帶領井岡山軍民克服種種困難艱險,打破重重包圍封鎖;中國共產黨始終相信和依靠群眾,關心和幫助群眾,同廣大人民群眾結下了魚水深情。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與廣大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才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從而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