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要怎么做,怎么才能取得成效?
- 全部回答(1)
-
做好鄉村振興的“五大點”
1、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立足點
產業發展是激發鄉村活力的基礎所在。鄉村振興,不僅要農業興,更要百業旺。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三產深度融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標志。
我國農業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必須落實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施質量興農戰略,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歷史性跨越。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建立健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統籌兼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優化農業資源配置,著力促進農業節本增效,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必須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隨著鄉村交通網絡不斷完善,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逐漸普及,物流配送體系進入農村,要充分發揮鄉村資源的豐富性、文化的獨特性、綠水青山的生態性等優勢,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和價值,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農村電商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鼓勵在鄉村地區興辦環境友好型企業,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使之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力量。
2、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點
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一方面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續利用好鄉村的資源寶庫和生態價值,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新格局。
另一方面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實現農業化學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健全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政策支持體系,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機制。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產業、綠色產業、循環經濟,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增加農業生態產品供給,提高農業生態服務能力,讓老百姓種下的“常青樹”真正變成“搖錢樹”,讓更多的老百姓吃上“生態飯”。要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堅持不懈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穩步有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努力補齊影響農民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3、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切入點
鄉村文明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深厚根源。繁榮興盛農村文化,不僅可以豐富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支撐和智力支持,而且對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筑好中華民族精神家園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鄉村振興,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堅持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要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采取符合農村特點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從時代和歷史高度認識鄉村文明的價值,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培育挖掘鄉村文化本土人才,鼓勵引導社會各界人士投身鄉村文化建設。開展移風易俗行動,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加強無神論宣傳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動。
4、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支撐點
當前,農村正處于社會轉型關鍵期,人口老齡化、村莊空心化、家庭離散化態勢加劇,農村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現象比較嚴重,小官巨貪、村霸控制等現象還在相當程度上存在。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要抓好鄉村治理組織體系這個“牛鼻子”,建立和完善以黨的基層組織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為紐帶、各種社會服務組織為補充的農村組織體系,著力解決鄉村社會“散”的問題。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推動鄉村治理重心下移,盡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下放到基層,逐步實現基層服務和管理精細化、精準化。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建立選派第一書記工作長效機制,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成堅強戰斗堡壘。
鄉村治理還要注重現代治理理念、手段與傳統治理資源相結合,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健全和創新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建設法治鄉村,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加大基層小微權力腐敗懲處力度;提升鄉村德治水平,深入挖掘鄉村熟人社會蘊含的道德規范,強化道德教化作用,發揮好新鄉賢作用,著力建設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先的“三治融合”鄉村治理新機制,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分止爭”,以德治“春風化雨”。
5、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點
當前,農民持續增收形勢嚴峻,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標準不高、城鄉差距較大等問題仍很突出,農村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欠賬較多,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讓億萬農民生活得更美好,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趕上來、不掉隊,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要加快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擴大高附加值農產品出口,健全農產品產銷穩定銜接機制,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繼續推動農民工進城就業,大力支持農村創新創業,挖掘農業農村內部就業潛力,帶動更多的農民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盤活農村資源資產,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按照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要求,以實現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從有到好的轉變為目標,推進新增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經費優先向農村傾斜,推動社會保障制度城鄉統籌并軌,加快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農村居民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持續取得新進展。擺脫貧困是鄉村振興的前提,要做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機銜接,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強化脫貧攻堅責任和監督,瞄準貧困人口精準幫扶,聚焦深度貧困地區集中發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我們的現代化,不能夠城鄉分離、不能夠建立在城鄉分割的基礎上,要通過城市的發展、通過推進新型城鎮化帶動農村的發展。比如城市發展了,對農產品就有更大的需求,農產品的市場就更廣大了。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可以帶動農民就業,還可以讓越來越多的人到城里落戶。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它的著力點就是要調動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農民是鄉村振興的受益者,所以必須要把億萬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在黨的十九大報告里提出的五個方面,都要進一步明確任務,都要進行相應的制度創新,把每一項工作做實了,讓鄉村振興戰略能夠落地、能夠生根,能夠給億萬農民帶來好處、帶來利益、帶來福祉,能讓農村的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不斷提高村民在產業發展中的參與度和受益面,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如何做好鄉村振興干部培訓、打造鄉村振興主力軍?
干訓網有相關專題培訓方案,可按照培訓方要求進行定制化培訓,具體可以留言咨詢網站的老師。
-
2025-06-16 06:11:10由提問
-
甘肅有哪些適合黨員培訓的基地?
2022-02-23 17:42:11由幸運提問 -
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有哪些?
2022-05-17 15:57:54由一步一人生提問 -
政法隊伍教育工作的任務有哪些
2021-03-31 09:48:50由慕慕提問 -
1
2025-06-16 06:11:10由提問 -
${855225648+922196
2025-06-16 06:11:51由提問 -
貴州長征干部學院在哪里?
2022-06-29 15:56:11由絕影如嵐提問 -
中國延安干部學院的辦學要求?
2022-05-30 17:37:24由雨細無聲提問 -
1
2025-06-16 06:14:45由提問 -
中國人民大學干部教育培訓怎么樣?
2022-03-07 15:19:02由猴子爬桿提問 -
如何全面推進網絡強國建設?
2022-06-10 16:43:40由眼睫毛提問 -
廣西大學的干部培訓效果怎么樣?
2022-06-01 16:18:59由風向決定發型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