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介紹

  一渠繞群山,精神動天下。

  上世紀60年代,十萬開山者,歷時十年,絕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華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巔。

  在具有”北雄風光最勝處”的太行山上,紅旗渠像一條藍色飄帶纏繞其間。其工程之艱巨,工程美學價值之高,堪稱人間奇跡,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紅旗渠風光。紅旗渠旅游黃金線路由紅旗渠分水苑和青年洞景區組成。

  分水苑景區,紅旗渠總干渠到此一分為三條干渠,南去北往延伸林州腹地。1965年4月5日,紅旗渠總干渠竣工通水慶典在此舉行。苑區主軸景觀帶上分布著水利科普園、演藝廣場、紅旗渠紀念碑、中南海的翠柏、紅旗渠分水樞紐工程分水閘和紅旗 渠總干渠、一干渠、二干渠等,與紅旗渠紀念館一起構成虛實結合的景觀群落,呈現出現代與古樸兼而得之的風貌。

  紅旗渠紀念館通過515米長的展線,采用空間環境、雕塑、繪畫、多媒體等藝術手段,營造了再現歷史、觸摸歷史、穿越歷史、對話 歷史的效果與氛圍,從而使人們深刻感悟紅旗渠精神,不忘昨天的苦難輝煌,不負今天的使命重托。

  青年洞景區,是以紅旗渠的代表性工程——青年洞為主景,以太行山為依托的融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是紅旗渠 艱苦奮斗精神的實景體驗場所。登臨青

  年洞紅飄帶廊橋,可俯看三省風光、漳河奇觀。行走在不足兩米寬的渠墻上,向前看不見頭,向后看不尾,抬頭是陡立的峭壁,俯首是數丈高的懸崖。不經意間,已與英雄擦肩而過,號角嘹亮、踏遍青山、推獨輪車等英雄的形象已凝固為雕像,融入太行紅巖。驀然抬頭,青年洞就在眼前,這里昭示青春,也展示巍峨,更有江澤民、李先念、郭沫若等領導人題詞摩崖石刻點綴期間。“鐵姑娘打釬”、“凌空除險”現場表演,懷舊,驚險,與英雄再次握手,進行一次心靈的交流,浮躁的 心情也會變得寂靜,從而更加深刻地體會毛澤東“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 動力”真諦。

  長期以來,紅旗渠備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注和厚愛,江澤民、胡錦濤、李先念、劉云山、喬石、溫家寶、李長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蒞臨紅旗渠視察,并對“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給予高度評價。

  1996年,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被國家文化部、民政部等六部委聯合命名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隨后,又榮獲“國家AAAAA級旅游區”、“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等稱號,已成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艱苦奮斗教育、廉政教育的最理想場所。

  綠色的風光、紅色的課堂,仁山智水交響的土地,紅綠交輝的旅游勝地,紅旗渠風景區歡迎您!

  歷史沿革

  1975年,林州在紅旗渠總干渠樞紐工程分水閘處建立了紀念亭、碑林、浮雕、牌坊等,并由210幅珍貴歷史照片和修建場景、工程模型、英雄事跡組成室內展覽,定名為紅旗渠紀念亭。

  1991年,紅旗渠風景區對外開放。

  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為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2000年擴建后,更名為紅旗渠紀念館。

  2010年5月被中紀委、監察部聯合命名為全國廉政教育基地。

  2012年6月,新館建設動工。

  2014年5月1日新館開館。

  2015年27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到河南省調研,并主持召開座談會。調研期間,王岐山專程來到紅旗渠紀念館,參觀青年洞。在林州市姚村鎮馮家口村黨支部考察,與村黨支部成員、老黨員和群眾代表交流。

  2015年被確定為中央國家機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并予以授牌。

  景區交通

  從林州市區出發沿S228省道北行20公里處是紅旗渠分水苑景區,40公里處是青年洞景區;走京港澳、大廣、二廣高速,轉南樂——林州——長治高速,紅旗渠站下,向南500米即可到達分水苑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