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革命紀念館是信陽市委、市政府為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弘揚大別山精神興建的。紀念館坐落在信陽市北京路和107國道交匯處,占地3萬平方米,2007年4月28日建成開館。紀念館按時代順序陳列展覽,以上千幅文字圖片和數百件實物對應的方式,全面展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形成、發展和不斷壯大的過程,著重介紹了從大革命時期到解放戰爭時期各個歷史階段發生在鄂豫皖大地上的重大歷史事件。紀念館已成為全國首批國防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
2020年2月,為致敬奮斗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景區自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醫護工作者實行免費開放優惠政策。
結構規模
鄂豫皖革命紀念館位于信陽市北京路與107國道交叉口處,由紅軍廣場改建而成。
“鄂豫皖革命紀念館”是由江澤民題寫館名的以紅色為基調,以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千”字為建筑造型,以百位將軍雕像和鄂豫皖紅色根據地地圖、三十萬烈士英名為墻面浮雕,展現信陽厚重革命歷史,反映了戰爭年代英雄的老區兒女創造輝煌業績的紀念館。
該館占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6200平方米,建筑總高度16米。首次全面系統、生動形象地展現了鄂豫皖革命老區30年的光輝歷史。
紀念意義
紀念館于2007年4月28日開館,以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紀念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勝利60周年。
紀念館的外墻和屋頂采用非平行斜面,規整之中富有變化,傾斜之中構成穩固,中國紅的裝掛,寓意先烈們創立地江山堅如磐石。
在展示內容上,紀念館重點展示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各個時期的珍貴照片一千余幅,革命歷史文物三百多件,其中突出了“鄧小平在王太灣”和“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的主題。在高科技陳列手段上,紀念館采用了幻影成像、互動投影、電子翻書、電動圖表、動態影像、等離子觸摸屏、大型電子地圖、電子感應播放等,聲、光、電綜合運用。
信陽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是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許世友、李德生、萬海峰、尤太忠等百余名信陽籍將軍從這里走向全國。
該館是河南省首批廉政教育基地之一,是信陽市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
江澤民同志為該館題寫館名。
2017年3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所獲榮譽
2017年3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2018年9月,經中國博物館協會決定同意鄂豫皖革命紀念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2019年12月,獲得“河南省博物館核心價值觀傳播獎”、“河南省博物館免費開放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免費政策
2020年2月,為致敬奮斗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景區自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醫護工作者實行免費開放優惠政策。全國醫護人員(含港澳臺)均可憑有效證件(醫師執業證書或護士執業證書)享受景區免費游。

【溫馨提示】網站有的文章及圖片均來源于學校官網或互聯網,若有侵權請聯系gzldyjy@yeah.net刪除。
基地統計
- 基地總數:548個
- 當前瀏覽:1992次
- 總瀏覽數:818270次
- 發布時間:2021-01-08 09:56
- 信息來源:干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