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故居,位于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坐東向西,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積340平方米。
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孫中山兄長孫眉從檀香山匯款回來,由孫中山主持修建而成的。孫中山故居是一幢磚木結構、中西結合、獨具特色的兩層樓房。一道圍墻環繞庭院;樓房外立面仿西方建筑,紅墻、白線、綠釉瓶式欄桿,上下層前廊施7個連續券拱。屋頂女兒墻正中飾有光環,下塑一只口銜錢環的蝙蝠。樓房內部設計則用中國傳統的建筑形式。
1988年1月13日,孫中山故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孫中山兄長孫眉從檀香山匯款回來,由孫中山主持修建而成的。
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和民國元年(1912年),孫中山都曾在此住過。
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孫中山從檀香山帶回來親手栽種。
民國二年(1913年),孫眉擴建后院,增辟廚房后,把祖屋舊址拆除。
2019年11月16日起,孫中山故居暫停對公眾開放。
建筑特色
孫中山故居是一幢磚木結構、中西結合、獨具特色的兩層樓房。一道圍墻環繞庭院。樓房外立面仿西方建筑,紅墻、白線、綠釉瓶式欄桿,上下層前廊施7個連續券拱。屋頂女兒墻正中飾有光環,下塑一只口銜錢環的蝙蝠。樓房內部設計則用中國傳統的建筑形式。中間是正廳,廳后是孫母住房。左右兩個耳房,右耳房是哥哥孫眉住房,左耳房是孫中山臥室。四壁磚墻呈磚灰色,劃白磚線。窗戶在正梁下。居室四面均有門通向街外。
文物遺存
孫中山故居正門南側有宋慶齡手書的“孫中山故居”木刻牌匾,故居正廳擺設是孫中山親自布置的,當年他所用的書桌、臺椅、鐵床仍舊擺放在故居內;正門上掛一副對聯:“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據說是樓宇落成后孫中山親筆撰寫的。圍墻正門外南側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孫中山故居”石刻牌匾。
孫中山故居正廳按1895年前后孫中山在此生活時的情景布置。長臺上放著1883年孫中山從擅香山帶回來的一盞煤油燈。在孫中山臥室,有他當年用過的大木床、梳妝臺和椅等。1892至1895年、1912年孫中山都曾在此住過。二樓南邊是書房,有孫中山日常使用過的書桌、臺椅、鐵床,墻上掛著孫中山17歲時的照片。
孫中山故居庭院左邊有一水井,水井周圍約32平方米,是孫中山誕生時孫家的舊房所在地。庭院左邊一株酸子樹,系庭院四周繞以圍墻。庭院前有大榕樹頭。距故居不遠的金檳榔山及山腰古井、山下小溪,是孫中山少年時挑水和捉魚、游泳的地方。
保護措施
1988年1月,孫中山故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8年10月,孫中山故居被納入全國首批研學基地。
歷史文化
救國方略
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冬,孫中山曾在此草擬“上李鴻章書”,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主張。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與陸皓東在此書房商討救國方略 。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孫中山故居位于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鄰近京珠高速公路廣珠段翠亨出入口,南、北、西三面環山,東臨珠江口,距中山市城區20千米,距廣州城區90千米,距澳門30千米,隔珠江口與深圳、香港相望。
門票信息
游客須在孫中山故居領票處排隊領票,票價免費,領票時間為每天09:00-16:30,16:30后停止入場,每天09:00—17:00免費開放。幼兒園和中小學生集體參觀接待時間為周一至周五,并須提前一天預約。
交通線路
游客去往孫中山故居可乘坐中山公交12路、中山公交K16路、中山公交K26路、中山公交087路、中山公交089路到達孫中山故居站(楊殷故居)站下車;或在拱北海關停車場乘坐直達南朗汽車站的旅游大巴可抵達孫中山故居。也可以在廣珠城際鐵路抵達城軌南朗站后改乘中山公交12路、中山公交087路公共汽車抵達孫中山故居。

【溫馨提示】網站有的文章及圖片均來源于學校官網或互聯網,若有侵權請聯系gzldyjy@yeah.net刪除。
基地統計
- 基地總數:548個
- 當前瀏覽:1696次
- 總瀏覽數:818270次
- 發布時間:2020-03-30 10:59
- 信息來源:干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