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北方局舊址紀念館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區黑龍江路隆泰里19號。該房建于1915年,為里巷式磚木結構二層樓房中的一個院落,占地121.22平方米,建筑面積202.16平方米。紀念館展覽內容主要包括圖片展、實物陳列和復原兩大部分。中共中央北方局舊址紀念館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區黑龍江路隆泰里19號。該舊址是中共中央北方局1936年3月至1937年2月在津的辦公駐地,也是劉少奇同志任北方局書記期間居住過的地方。
簡介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陜北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 ,確立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和方針。為了貫徹會議精神,劉少奇同志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于1936年3月到達天津,主持中共北方局工作。少奇同志領導北方局期間,正確地分析了北方的革命形勢,全面總結了白區工作的經驗和教訓 ,系統揭露和批判了“左”傾機會主義在白區工作中的錯誤,提出了白區工作應采取的正確方針和策略原則,對于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起到了巨大作用 。同時,重建和加強了遭受嚴重破壞的華北各地的黨組織,到1936年底 ,天津全市黨員由原來的幾十人發展到400余人 ,建立了山東省委、山西省委、河南工委以及華中、華南若干黨的組織,使北方和天津的抗日救亡運動廣泛、深入地開展起來 。對此,黨中央給予高度評價,1936年8月4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在給北方局及河北省委的指示信中認為少奇同志對北方局的工作轉變 ,“是已奠定勝利的基礎,開展著光明燦爛的偉大前途”。因此,我市的中共中央北方局舊址,是黨的重要的革命歷史遺跡 ,是我們黨在白區工作的無可替代的實物史證。
歷史背景
1936年春為了貫徹黨中央瓦窯堡會議精神,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徹底轉變白區工作路線,4月初,劉少奇同志受黨中央的委托來津擔任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并在法租界石教士路(今黑龍江路隆泰里19號)建立了北方局機關,領導華北地區的抗日運動。在劉少奇的主持下,重新組建了北方局(原北方局與河北省委是一套班子)。彭真任組織部長,陳伯達任宣傳部長。劉少奇根據中央精神和北方各省的具體情況,批判和糾正了“左”傾路線的錯誤,從理論上、政策上、工作方式上對北方黨給予具體指導。
歷史影響
1936年5月28日,在少奇同志領導下,天津數千名學生組織了聲勢浩大的反日大示威,有力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氣焰,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到1936年底,全市黨員由原來的幾十人發展到四百多人,使天津的抗日救亡運動廣泛深入地開展起來。
隆泰里19號坐落在隆泰里西側兩條胡同之間臨街處的一幢二層樓房,樓下前后門相通。當年,樓下是惠興德裁縫店,二樓臨街有三個窗戶,左邊第一個窗戶的房間,就是劉少奇居住的地方,他以教書先生因病休養的名義住在這里。屋內有一張木板床、一個小方桌、兩把藤椅、四把木椅和一個煤球爐,后來為適合居室主人的身份,又添了一個大衣柜。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
紀念館展覽內容主要包括圖片展、實物陳列和復原兩大部分。圖片展主要反映了從1924年12月北方局建立到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撤消 ,黨領導北方人民開展堅苦卓絕革命斗爭的經歷 。復原陳列內容包括恢復當年劉少奇居室以及一樓“ 惠興德成衣局”裁縫鋪,當年少奇同志正是依托裁縫鋪為掩護,開展和領導黨在北方的革命工作的 。在紀念館二樓展廳,塑有劉少奇同志半身像。

【溫馨提示】網站有的文章及圖片均來源于學校官網或互聯網,若有侵權請聯系gzldyjy@yeah.net刪除。
基地統計
- 基地總數:548個
- 當前瀏覽:1989次
- 總瀏覽數:818270次
- 發布時間:2020-05-14 10:36
- 信息來源:干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