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重慶工商大學地區:重慶
四財一貿 兩電一郵 建筑老八校新四軍重慶工商大學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提升計劃”重點支持高校、重慶市國際人文特色高校,是重慶市唯一公立的財經類普通本科高校。學校占地總面積2390.8畝,是重慶市“十佳園林式”“文明單位”和重慶市首批“美麗校園”。學校現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學生、研究生近24000人。學校有16個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學學院、2個中外合作辦學學院、1個應用技術學院、1個成人教育學院和2個獨立學院。有區域經濟學、企業管理、環境工程等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51個本科專業,其中,經濟類專業8個、管理類專業14個、文學類專業10個、工學類專業11個、法學類專業2個、理學類專業5個、體育教育類專業1個。多年來,學校已為社會輸送了本專科畢業生近6萬名,有的已成為技術、管理、科研和教學等方面的骨干,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
四川大學地區:四川
電氣二龍四虎四川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布局在中國西部的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大學。四川大學地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國”的成都,有望江、華西和江安三個校區,占地面積7050畝,校舍建筑面積256.3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四川大學由原四川大學、原成都科技大學、原華西醫科大學三所全國重點大學經過兩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學起始于1896年四川總督鹿傳霖奉光緒特旨創辦的四川中西學堂,是西南地區最早的近代高等學校;原成都科技大學是新中國院系調整時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華西醫科大學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會組織在成都創辦的華西協合大學,是西南地區最早的西式大學和國內最早培養研究生的大學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學和原成都科技大學合并為四川聯合大學,1998年更名為四川大學,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就兩校合并為學校題詞并寄予深切厚望。2000年,四川大學與原華西醫科大學合并,組建了新的四川大學。李嵐清同志在考察新四川大學時說:“四川大學是我們改革最早的大學,對我國高校的改革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可以說是高校體制改革的先鋒。”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期間,吳邦國、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到四川大學視察慰問。2016年,李克強總理來校視察,勉勵川大要為全國“雙創”帶頭,多出世界一流學科。
-
-
西南大學地區:重慶
四財一貿西南大學(Southwest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農業農村部、重慶市共建的重點綜合大學,是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現任黨委書記李旭鋒教授、校長張衛國教授。學校主體位于重慶市北碚區,坐落于縉云山麓、嘉陵江畔,占地8000余畝,校舍面積165萬平方米,綠地率達40%,泱泱校園,宏麗莊重,氣象萬千,是聞名遐邇的花園式學校,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園。學校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東師范學堂,幾經傳承演變,1936年更名為四川省立教育學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學院的教育、國文、外文、史地、數學等系與1940年成立的國立女子師范學院合并建立西南師范學院,農藝、園藝和農產制造等系與1946年創辦的私立相輝學院等合并建立西南農學院。1985年,兩校分別更名為西南師范大學、西南農業大學。2000年,重慶市輕工業職業大學并入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西南農業大學、四川畜牧獸醫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組建為新的西南農業大學。2005年,西南師范大學、西南農業大學合并組建為西南大學,開啟了學校發展嶄新篇章。
-
-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地區:重慶
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
-
重慶理工大學地區:重慶
抗戰烽火淬煉,兵工血脈浸潤。重慶理工大學是重慶市重點建設高校,是西南地區唯一一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學校溯源于1940年創辦的國民政府兵工署第11技工學校(對外化名“士繼公學”)。1950年后,學校先后更名為21兵工廠工業職業學校、西南軍政委員會西南工業部工業學校、重慶機械工業學校、第二機械工業部西南第一工業學校、重慶工業學校、重慶機械制造工業學校、重慶第一機械制造工業學校。1957年,昆明儀器制造工業學校金屬切削專業并入。1960年,升辦為重慶工業專科學校。1965年,升格為重慶工業學院。1985年,經國家教委批準改建為重慶工業管理學院。1999年,由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劃轉重慶市管理,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同年更名為重慶工學院。2001年,重慶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整體并入。2009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重慶理工大學。
-
-
新疆大學地區:新疆
1924年,新疆大學的前身——新疆俄文法政專門學校創立,拉開了新疆高等教育的序幕。 1935年,學校改建為新疆學院。抗日戰爭期間,共產黨人俞秀松、林基路和愛國民主人士杜重遠等先后到新疆學院主持工作,茅盾、張仲實、薩空了、趙丹等一批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來校任教或講學,提出了“以民族為形式,以馬列為內容”的教育思想,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學校被譽為“抗大第二”。 1950年,新疆省人民政府將原省語文學院并入新疆學院,并將新疆學院更名為新疆民族學院。1954年,將新疆民族學院復名為新疆學院。 1955年,高等教育部部長楊秀峰到新疆學院視察工作時,指示以新疆學院為基礎籌建新疆大學。1959年5月,高等教育部決定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北大學等院校支援新疆大學的成立工作。1960年,新疆大學正式成立,學校跨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1978年,學校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第一批88所重點高等院校之一,16所綜合性重點大學之一。1997年,學校被列入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2000年,新疆大學與原新疆工學院合并組建新的新疆大學。原新疆工學院的前身是1953年中蘇共同創辦的中蘇有色金屬公司礦山技術學校,1954年,蘇聯將學校股份移交我國,學校改為自辦,更名為烏魯木齊礦業學校。1958年建成新疆礦冶學院,隸屬冶金工業部,1966年更名為新疆工學院。 2004年,學校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教育部“區部共建”高校。2012年,學校被列為國家“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建設高校。2017年,進入全國首批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行列。2018年,確定為教育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部區合建”高校。
-
塔里木大學地區:新疆
塔里木大學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1958年10月,為了適應國家屯墾戍邊事業和開發塔里木墾區對各類人才的需要,在時任農墾部部長王震將軍的倡導和關懷下創辦,他生前一直任名譽校長。學校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首批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本科院校,200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塔里木大學,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被評為“優秀”,2017年成為“教育部創新創業示范高校”,2018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19年進入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原為農業部直屬高校,現隸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
-
地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