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沖鄉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北部,官澧大公路穿境而過,距吉新公路6公里??偯娣e90平方公里,轄12個村委會,人口13465人,現有耕地23365畝。2004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完成6843萬元,財政收入完成109.2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548元,工商業和基礎設施較薄弱,但近幾年來加大了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大沖鄉郵編:343132 代碼:360821201。轄草結橋、下沔、性田、鶴江、大沖、大沙、森塘、東汶、凍頭、前村、新溪、鋪下等12個村委會。鄉政府駐草結橋 。

  2019年12月24日,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名單。

  農業建設

  2007年全鄉實際完成內資6300萬元,占任務的210%;向上爭資90萬元,占任務的150%;工業園企業招工完成316名,占任務的166%;完成3個入園項目,分別是:注冊資金1000萬元的吉安市恒達電子有限公司、注冊資金1000萬元的深圳亞鈦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已購地40余畝的吉安市昌新精密五金機械有限公司。

  2007年,用現代農業、綠色農業、效益農業的理念認真謀劃農業的發展,大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使之更加合理,更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為農民增收奠定最重要的基礎,農業經濟保持了增長的態勢。

  一是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全鄉優質水稻種植面積達100%,計稅土地種植早稻21886畝,二晚21886畝,實現糧食總產量1.6萬噸,發放水稻直補、良補資金182.68萬元。按照“糧食保穩定,產業促增收”的思路,大力發展其他特色產業。全鄉種植油菜面積12000畝,新增葡萄種植面積21畝,種植桑樹面積110畝,出欄生豬4070頭,存欄1869頭,牛存欄2390頭,羊存欄165頭,涌現出養豬大戶30戶、養鴨大戶32戶、養牛大戶20戶、養雞大戶38戶。

  二是進一步夯實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06-07年共投入600多萬元用于農村公路建設,已實現了全鄉9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改善了群眾出行難問題;大力實施“戶戶通自來水”和沼氣扶貧工程。全鄉目前建有沼氣池685座,實施“戶戶通自來水”農戶1572戶,受益群眾6274人,大大改善了農村的能源結構和衛生條件,提高了群眾的生活質量;投資63.3萬元,分別對高古山、東紅、窯場、瑤前、蘇坑五座小(二)型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投資100萬元實施了性田垅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大大改善當地的農業基礎設施面貌,提高農業產量。

  三是小城鎮建設得到進一步改善。投資10萬元在鄉獸醫所對面平整了一塊占地4畝的空地,用于移民安置,既妥善安置了移民戶,又聚集了圩鎮人氣;投資80萬元建造的信用社辦公大樓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資60萬元新建了機關食堂;投資0.5萬元在圩鎮十字路口處鋪設了減速帶,減少了交通事故發生。

  2007截止到元月1日,全鄉對20戶以上的58個自然村全部制定了村莊規劃,6個試點村都編制了現狀圖、總體規劃圖。全鄉6個自然村新修通村公路3.5公里,通村其它道路2公里,完成巷道硬化10.7公里,硬化率100%;拆除殘垣斷壁、廢棄土磚房屋2200平方米,修建排水溝300米,建公廁1座,建垃圾池10座,新建沼氣池30座,其中塘上村沼氣普及率達70%;6個示范村全部實現戶戶通自來水,電話(手機)普及率達98%,有線電視進村入戶153戶,達60%以上;改廁108余戶,水沖式衛生廁所普及率達42%以上,改欄面積達600平方米,95%以上農戶實現了人畜分離;按照“一人一樟”的要求,新增綠化面積5800平方米;建設農民文化活動中心6個,群眾休閑場所3個。通過對6個示范村實施新農村建設,極大改善了村容村貌,美化了人居環境,凈化了村風民風,營造了文明、和諧的新氛圍。

  志愿服務

  8月1日,江西衛視《江西新聞聯播》節目對我校暑期赴吉安縣“暖流災區”服務支教隊進行了報道。

  該節目對我校志愿支教隊在吉安縣大沖鄉支教期間,志愿者們不怕吃苦、樂于奉獻、敢于深入實際生活體驗的志愿精神進行了高度贊揚,報道稱“志愿者的到來,給貧困山區的五十多名留守兒童們帶來了快樂與歡笑”。

  我校赴吉安縣志愿支教隊自7月份在吉安縣大沖鄉中心小學開展志愿服務以來,受到了團省委、吉安縣當地政府及我校領導的高度重視。江西衛視、江西教育電視臺、江西日報等多家媒體對我校志愿服務隊的相關事跡進行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