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坐落在北京豐臺區盧溝橋畔宛平城內,距市中心約15公里。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截止至2014年)。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國防教育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是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秘書處所在地、中國博物館協會紀念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文物藏品以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的各種歷史文獻和相關實物為主,同時也收藏日本自1874年以來侵略和占領臺灣的各類文物,內容涉及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諸多歷史側面。截至2014年,館藏各類文物達兩萬余件(套),其中一級文物達百余件(套)。

  2017年12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 2019年2月27日,入選第五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名單。

  歷史沿革

  1987年7月6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落成。1988年7月7日,七七事變半景畫館建成并舉行開館首映式。

  1989年10月30日,張承鈞被豐臺區委、區政府任命為抗戰館第一任黨組書記、館長,抗戰館黨組成立。

  1991年1月31日,《吳印咸抗日戰爭時期攝影展覽》在館開幕。6月10日,《八路軍辦事處、新四軍軍部革命活動展覽》在館開幕。

  1992年2月24日,《抗戰館館藏書畫選展》在館開幕。5月25日,《戰時延安》展覽在館開幕。7月6日,首都各界隆重紀念七七事變55周年大會在館舉行。9月11日,《盧溝滄桑——紀念盧溝橋建成800周年》展覽在館開幕。

  1994年2月17日,抗戰館被北京市委、市政府定為副局級事業單位。

  1995年7月7日,北京市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暨抗日紀念群雕奠基儀式在館舉行,11月6日,旅日華僑福建同鄉會捐資在館建立的抗戰勝利紀念碑亭揭幕。

  1996年5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動員部向抗戰館捐贈一批抗戰時期輕、重武器。

  1997年7月7日,首都各界紀念七七事變60周年暨抗戰館二期工程落成開館儀式在館舉行。

  1999年12月31日,“抗戰館隸屬關系轉變交接會議”在館召開,抗戰館由豐臺區轉歸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直屬管理。

  2000年8月4日,抗戰館與日本有關團體合作舉辦的《回顧二十世紀戰爭史,面向二十一世紀表達反核戰愿望》展覽在日本大阪展出。

  2001年3月4日,由抗戰館主辦、澳門現代文史協會協辦的《澳門同胞支援祖國抗戰展》在館隆重開幕。8月1日,陳啟剛調任抗戰館黨組書記、館長。

  2002年8月1日,全國中小學生免費參觀抗戰館啟動儀式舉行。9月28日,《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展覽在館開幕。

  2003年12月13日,由抗戰館與遼寧撫順戰犯管理所舊址陳列館共同舉辦的“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六十六周年祭暨《改造日本戰犯紀實》展覽揭幕式”在館舉行。

  2004年6月22日,由抗戰館和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共同舉辦的“蓋世太保罪行展”在館開幕。9月18日,勿忘國恥、強我國防——首都全民國防教育日活動”分別在抗戰館和抗戰雕塑園舉行。

  2005年7月7日,《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在抗戰館舉行隆重開幕式。7月7日-7月8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黃菊、吳官正、李長春、羅干分別來到抗戰館參觀《偉大勝利》大型主題展覽。展覽開幕至2005年底,共有50余位黨和國家領導人、300余位省部級領導干部參觀了展覽。

  2006年12月11日,抗戰館和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西安事變紀念館聯合主辦的《歷史的轉折——紀念西安事變70周年展》在首都博物館展出。

  2007年7月7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全面爆發70周年大會暨《難忘七七》史料展開幕式"在館舉行。

  2008年3月28日,抗戰館向社會實行免費開放。

  2009年9月3日,與中國國家檔案局、新加坡國家檔案館、云南省檔案局共同主辦“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戰史料展” 抗戰館開展。9月18日,舉辦“歷史的巨輪——百姓抗戰故事”專題展覽,編輯出版《百姓抗戰故事》圖書。

  2010年5月12日,編撰出版《中國紀念館集粹》叢書。7月7日,抗戰館與俄羅斯衛國戰爭紀念館共同舉辦《回顧勝利——俄羅斯專題展》,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5周年。

  2011年6月19日,《為抗戰吶喊——中國共產黨與抗戰文藝》專題展覽開展。9月18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6周年、九一八事變發生80周年暨《日本侵華罪證展》開展式”在館舉行。

  2012年7月7日,舉辦“弘揚民族正氣 踐行北京精神”為主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全面爆發75周年暨抗戰館建館25周年紀念活動。

  2013年9月18日,抗戰館召開公布日本強擄中國赴日勞工罪行檔案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日本強擄中國赴日勞工罪行珍貴檔案,用鐵的事實,揭露了日本當年強擄中國勞工的罪行。

  2019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4周年紀念日,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儀式。據悉,此次抗戰館獲批成為北京市首批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建筑布局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正前方是面積達8600平方米的抗戰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象征中華民族覺醒的“盧溝醒獅”,廣場中軸線兩側各分布著7塊草坪,寓意七七事變爆發地和中華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戰爭。基座為漢白玉、高達14米的國旗桿豎立在廣場北側。覆以乳白色大理石的展館外墻與鑲嵌著獨立自由勛章圖案的鍛銅大門,使紀念館尤顯肅穆、莊嚴。在抗戰館二級平臺上安放著質地為鍛銅的獨立自由勛章雕塑。

  紀念館的基本陳列經歷了三次變遷,陳列面積從1320平方米增加到6000多平方米。

  所獲榮譽

  2017年12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

  2019年2月27日,入選第五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名單。

  參觀指南

  門票信息

  1.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實行免費開放(憑有效身份證件取票入館)。

  2.開放時間:9:00am—4:30pm 。4:00pm停止取票。

  3.星期一閉館,法定節日和重大抗戰紀念日照常開放。

  4.為保障參觀秩序和方便您的參觀,50人以上團體敬請提前預約,在約定時間內憑介紹信領取團體參觀票。

  5.如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重大抗戰紀念活動,活動時間內可能暫停開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將提前發布公告,敬請留意并請諒解。

  6.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每日最高接待觀眾量為6000人次(每日零散觀眾限量2000人,團體觀眾限量4000人),如館內出現擁擠,則限時限量發票。

  半景畫播映

  1.《七七事變》半景畫館位于主展廳中央。半景畫每天播放六場,每場限60人。

  2.播放時間為:上午9:30 /10:00/ 10:30 / 11:00/11:30;下午13:30/14:00 /14:30/ 15:00 / 15:30

  講解和導覽

  1.提供定時講解:周二至周五上午9:15,下午13:45。周六周日及法定節假日:上午9:30-10:00,下午14:00-14:30。

  2. 其它開放日實行收費講解。中文講解100元/場(50人以內),外文講解200元/場(50人以內)。每場講解時間為1小時30分鐘之內(不含專題展覽)。

  3.提供中、英、日、韓、德、法、西班牙和意大利等語種的語音導覽器,每臺20元租金(押金100元)。

  注意事項

  1.請自覺配合安全檢查。

  2.請攜包者自覺存包。

  3.請勿攜帶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入館(如打火機等)。

  4.請文明參觀,勿在館內跑動、喧嘩、嬉鬧、亂扔廢棄物、隨地吐痰等。

  5.請注意參觀安全。

  6.請勿觸摸、攀爬、損毀展品。

  7.衣著不整請勿入館。

  8.攜帶寵物請勿入館。

  交通位置

  交通路線:乘專17、77、96、97、133、309、310、313、329、339、452、458、459、624、661、662、843、896、952、983路公交車至抗戰雕塑園站下車向北步行五分鐘左右即到(宛平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