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于2014年10月21日開放。博物館位于北京東直門內北小街,征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設規模12700平方米,館舍建設計劃投資2.2億元人民幣,主要由國家投資建設。 [1] 2019年9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發展歷史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由中國僑聯首任主席陳嘉庚先生于1960年提出倡議,2005年7月,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建設。自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將要建設的消息傳出后,6年來,海內外僑界反應熱烈。據統計,截至2011年9月,海內外僑界主動捐款捐物者已達到近5000人,無償捐贈文物已超過萬件。所捐文物多有較高的人文歷史價值,亦有屬國內首見的華僑文物。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2011年9月6日奠基,2014年10月21日建成開放,免費接待國內外觀眾參觀交流,為社會各界提供相關服務。 [1] 2019年12月10日,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揭牌儀式。
建筑布局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館舍選址在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內北小街,主體建筑地下2層,地上3層,建筑總高度18米,總建筑面積12765平方米。展覽廳、報告廳、會議廳等接待服務設施面積約7000平方米,藏品庫房和停車位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業務辦公和附屬用房面積約2000平方米。博物館主體建筑結構已于2013年1月10日正式封頂,2014年竣工。 [5] 館內設有四個基本展廳,三個臨時展廳,一個報告廳。常設的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展,分為中國人移民海外歷史、華僑華人海外生活篇和貢獻篇、華僑華人與中國發展、中國僑務等四部分,展出文物千余件(套),圖片千余張。展覽以歷史傳統與現代觀念相結合、莊重大方與生動活潑相結合的理念,使用圖文結合、場景復原、藝術品創作、多媒體展示等手法輔助文物展示,幫助觀眾了解中國海外移民的歷史變遷和社會生活、華僑華人在世界各地開拓、創業和所作貢獻的歷史,展示近代以來華僑華人對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支持以及中國僑務機構的沿革發展。
所獲榮譽
2019年9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2020年11月,被評為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

【溫馨提示】網站有的文章及圖片均來源于學校官網或互聯網,若有侵權請聯系gzldyjy@yeah.net刪除。
基地統計
- 基地總數:548個
- 當前瀏覽:1140次
- 總瀏覽數:818270次
- 發布時間:2020-12-23 16:43
- 信息來源:干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