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院博物館(CHINA COURT MUSEUM)建于2008年2月,新館位于北京市東城區正義路4號,建筑面積3000余平方米,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法院博物館設有三個基本陳列展廳,六個專題展廳,三個普法互動區,一個法制影視放映廳。第一展廳為中國審判歷史展,回顧中國古代司法文明的發展歷程;第二展廳為人民審判歷程展,展示人民法院建設和審判工作成就;第三展廳為“全面依法治國,走向偉大復興”主題展,全面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審判工作。專題展廳包括“法律古籍珍品展”、“正義的審判——審判日本戰犯”、“港澳臺地區法院掠影”、“外國法院及國際法院掠影”、“世事滄桑的東交民巷”、“中國古代最高審判機構”六個展廳。普法互動區包括“模擬法庭”、“知識問答平臺”、“普法活動教室”三個區域。法制影視放映廳匯集展示中外法制有關的影視作品。 2016年1月6日,中國法院博物館正式開館。 2018年10月30日,國家文物局、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國法院博物館舉行劃撥文物移交活動,6件公安機關罰沒移交的商周青銅器被劃撥給中國法院博物館成為永久館藏。

  館區布局

  中國法院博物館新館位于北京市東城區正義路4號原日本正金銀行舊址樓內,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開放區域約1600平方米。設有三個基本陳列展廳和六個專題展廳,另有三個普法互動區和一個法律影視放映廳。

  所獲榮譽

  2019年9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文物價值

  截止2016年1月,中國法院博物館存古籍善本2488冊(文物約2000冊),展出約2000冊,包括代表中國古代法律鼎盛時期最高水平的《唐律疏議》《明會典》《大清會典》,以及代表中國古代法醫學成就的《洗冤集錄》等珍貴古籍實物。此外,展廳內還存有周永康案、薄熙來案的裁判文書以及旁聽證件等物品。

  館藏精品

  《唐律疏議》

  《唐律疏議》原名律疏;又名《唐律》、《永徽律疏》,是東亞最早的成文法之一。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編,亦為中國現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共三十卷。

  最高法院特別法庭庭長江華印

  江華(1907年8月1日——1999年12月24日),原名虞上聰,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人。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第一書記、浙江省政協主席、浙江省軍區政委、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庭長。江華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黨務工作和政法戰線的杰出領導人。

  刑案匯覽

  清人祝慶祺編輯,共88卷,輯錄了乾隆元年至道光十四年(1736-1834)近百年間由中央司法機關審理的刑案5640余件,按《大清律例》的門類編排,書后附有刑部事宜及拾遺備考二節,道光十四年刊行。

  大清律例增修匯纂大成

  《大清律例增修匯纂大成》(刑律賊盜上:謀反大逆、謀叛、造妖書妖言、盜大祀神御物、盜印信、盜內府財物、盜城門鑰、盜軍器、盜園林樹木、監守自盜倉庫錢糧、常人盜倉庫錢糧、強盜)。

  參觀信息

  門票門票:免費

  位置中國法院博物館新館位于北京市東城區正義路4號(原日本正金銀行舊址,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6:00每周一閉館 

  交通公交線路 

       天安門東:1、120、126、2、52、59、728、82、90、99、專1、專2

       天安門廣場東:120、126、2、22、5、專1、專2

       前門東:20、44、673、729、8、9、特2

       前門:120、126、17、20、22、301、48、5、59、66、67、69、71、723、729、8、82、93、快速公交1線、特11、特4、特7、專1、專2

       地鐵線路1號線:天安門東站下車,C(東南)、D(西南)出口出站

       2號線:前門站下車,A(東北)、B(東南)出口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