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冀魯豫烈士陵園,位于晉冀魯豫四省的交界城市——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陵園路,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座大型烈士陵園。1946年3月奠基,1950年10月落成。陵園占地320畝,分南北兩院,是我國建筑最早、規模最大、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題詞和碑文最多的烈士陵園。 國務院批準為第一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
該烈士陵園是為了紀念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晉冀魯豫四省的英雄們,目前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已成為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每年清明節時會有來自四個省份的人前來祭拜。
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從1937年冬開始創建,到1948年8月與晉察冀邊區合并,有著11年光輝戰斗的歷史。
在此安葬著副參謀長左權、冀南銀行行長高捷成(我國金融事業奠基者)、《新華日報》社社長何云、北方局政權工作部秘書張衡宇、冀南銀行第二任行長賴勤及其夫人、中共北方局軍委書記張兆豐、朝鮮義勇軍領導人陳光華和石鼎、抗日英雄范筑先等烈士。
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入選中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
2020年5月25日,在左權將軍壯烈殉國78周年之際,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隆重舉行悼念活動,左權將軍的后人沙峰與陵園全體干部職工參加了此次活動。
陵園簡介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是按照黨的七大精神,為紀念犧牲在晉冀魯豫邊區的八路軍總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一二九師及晉冀魯豫軍區的革命烈士,1946年3月由晉冀魯豫邊區參議會決議修建的,于1950年10月21日落成。是抗日戰爭勝利后共和國首座宏大革命紀念建筑,是我國建設較早、規模較大、建筑藝術較高、環境較美的全國著名革命烈士紀念地。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游景點景區。 國務院批準為第一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
該園位于具有三千多年光輝燦爛歷史文化名城邯鄲市中心,分南北兩院,總面積二十一萬三千平方米。主要紀念建筑有烈士紀念塔、人民英雄紀念墓、陳列館(晉冀魯豫革命史跡陳列)、烈士紀念堂(晉冀魯豫革命烈士事跡陳列)、左權將軍紀念館、左權將軍墓、四八烈士閣、晉冀魯豫人民解放軍烈士公墓等。安葬有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中共北方局軍委書記張兆豐,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一等殺敵英雄趙亨德、王克勤等二百多名為國捐軀的優秀指揮員和戰斗英雄。園內紀念建筑,高大壯觀、氣勢雄偉,園區環境恬靜優雅,松柏蒼翠、草坪蔥郁、鮮花爭妍競秀。
陵園的建設與發展,始終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江澤民等親蒞陵園,對陵園的建設和發展都作過重要指示,并親筆題詞賦詩。二萬一千余件園藏文物、珍貴歷史圖片中、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之多、成為全國革命烈士紀念地之最。園內展館常年開放,年平均接待國內外觀眾達45萬人次以上,是獨具愛國主義教育和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紅色旅游圣地。
建筑概況
陵園北院以園林建筑為主。獨具民族特色的雄偉建筑群,掩映在蒼松翠柏之間。大門兩側鐫刻著朱德總懷念題寫的“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大門兩側鐫刻著毛澤東主席的手書“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入門巍然聳立著高24米的烈士紀念塔,塔頂光芒四射的紅五星,象征著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塔的正面鐫刻著毛澤東題詞:“英勇犧牲的烈士們千古無上光榮”,東、北、西三面分別為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的題詞。紀念塔正北是人民英雄紀念墓,為紀念所有犧牲于晉冀魯豫邊區的革命烈士而建,墓內陳列著317名團職以上烈士英名錄。紀念墓前面東西兩側有“八路軍”和“民兵”兩組群塑,造型逼真,栩栩如生,令人肅然起敬。東側是左權將軍墓,有周恩來總理的親題墓碑。墓對面是左權將軍紀念館,館內陳列著左權將軍的遺像和遺物。院東北部為烈士紀念堂,陳列著部分革命先烈的遺像、遺物。西北部是劉伯承題名的陳列館和“四八”烈士閣。南院以陵墓為主。前面有紀念亭、紀念碑,后面墓內安葬著團職以上干部和著名戰斗英雄200余名。北院:以園為主,民族形式的雄偉建筑群,分布于蒼松翠柏之中,大門橫額鑲嵌著朱德題寫“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八個大字。大門迎面而立的是高達24米的烈士紀念塔,正成刻著毛澤東的詞:“英勇犧牲的烈士們千古無上光榮。”東北西三部分別為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題詞。塔的最高處是包金刻作的五角星,象征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塔北是人民英雄紀念墓,內有317名團級以上干部的英名錄,與墓體相連的石碑上刻有劉伯承, 陳毅徐向前,鄧小平等領導人的題詞。紀念墓東是高大雄偉的左權將軍墓,對面是肅穆莊嚴的左權將軍紀念館。墓前的牌坊橫額為謝覺哉題詞“人民共仰"墓前的牌坊下的漢白玉墓碑,是周恩來親手題寫出的“左權將軍之墓”,墓旁有朱德寫的挽詞和彭德懷寫的墓志。左權將軍大墓兩側有附墓說座,分別安葬楊裕民,何去,高捷成,賴勤及其夫人,張衡寧,張光華先烈。墓旁各碑記載了烈士的生年經歷。左權將軍墓對面是肅穆莊嚴的左權將軍紀念館。
南院:以陵為主,有紀念亭紀念碑,及烈士墓 ,墓內晏葬著團級以上的干部和邊區著名殺敵英雄戰壯舉英雄約200名,南北兩院的主要建筑和墓葬都有飧刻的中央領導題詞。烈士陵園建筑雄偉,松柏長青,莊嚴妙肅穆,典雅壯觀,為古城增添了無限光彩。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分南北兩院,總占地面積320畝。北陵園主門門楣橫額上鑲嵌有朱德題寫的“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八個大字。園內有烈士紀念塔、人民英雄紀念墓、陳列館、四·八烈士閣、烈士紀念堂、左權將軍墓、左權將軍紀念館等紀念建筑。陵園南院為“晉冀魯豫軍區人民解放軍烈士公墓”,這里安葬著八路軍前方總部、一二九師及晉冀魯豫軍區團級以上干部和邊區的著名殺敵英雄、戰斗英雄近200名。烈士紀念堂陳列內容為“晉冀魯豫革命烈士事跡陳列”。
主要景點
烈士紀念堂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中的陳列館分為七個單元。烈士紀念堂內陳列有200多位烈士的遺像、遺物和生平簡歷。陳列館有“晉冀魯豫邊區革命斗爭陳列”。晉冀魯豫邊區無論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都是敵我雙方激烈爭奪的戰略要地。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前方總部進駐太行山區,使這一地區成為華北游擊戰爭的心臟和神經中樞;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粉碎國民黨進攻的主要戰場和全國大反攻的主要戰略基地之一。晉冀魯豫邊區革命斗爭陳列分四個單元,以大量的歷史文物、文獻和圖片資料及景廂、模型等展品,全面介紹了晉冀魯豫邊區從1937年夏秋之際開始創建,到1948年8月與晉察冀邊區合并之間11年的光輝歷史。
第一單元
星火燎原,發動工農武裝革命。20世紀20年代初,隨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革命火焰很快在晉冀魯豫接壤地區燃燒,張兆豐、王子青等許多杰出的共產黨人和進步知識分子,在白色恐怖中積極創建和發展黨組織,領導工農革命運動,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
第二單元
抗戰爆發,誓與華北共存亡。抗日戰爭的炮聲震動全國,也震撼了每一位愛國志士的心,八路軍一二九師出師華北,挺進太行,創建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無數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隨之走上抗日的戰場,誓與華北人民同生死、共存亡。
第三單元
敵后堅持,太行壓頂不彎腰。1941年、1942年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面對兇惡的日本侵略軍,抗日軍民頑強作戰,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等一大批我黨軍政領導人壯烈殉國,表現出誓與民族之敵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第四單元
反攻作戰,英發雄姿一代豪。在我抗日軍民的反攻作戰中,涌現出許多傳奇式的戰斗英雄,太行山殺敵英雄趙亨德率領偵察隊襲擊敵軍需列車,活捉日軍中將鈴木川三郎,成為震驚中外的重大事件。?
第五單元
血沃中原,粉碎國民黨軍事進攻。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軍隊向晉冀魯豫根據地發動進攻,劉鄧大軍誘敵深入,取得巨大勝利,并產生了王克勤這樣聞名全軍的戰斗英雄,掀起了以“三大互助”為核心的“王克勤運動”,有力地推動了部隊建設。
第六單元
自由花開,創建燦爛新中國。劉鄧大軍參加渡江作戰、進軍西南和解放西藏的戰略任務,烈士們以熱的汗和紅的血,澆灌出祖國獨立自由之花,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第七單元
人民共仰,繼承先烈革命志。為紀念烈士,昭示后人,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在邯鄲建立,千萬謁陵者前來緬懷和歌頌烈士們的千秋功業。
烈士閣
四·八烈士閣是為紀念1946年4月8日在山西省黑茶山因飛機失事而遇難的王若飛、秦邦憲、葉挺、鄧發、黃齊生等13人而修建的。閣上陳列有王若飛、秦邦憲、葉挺、鄧發、黃齊生五位烈士的遺像,閣內書寫著他們的生平簡歷和毛澤東同志撰寫的祭文。
埋葬先烈
在此安葬著副參謀長左權、冀南銀行行長高捷成(我國金融事業奠基者)、《新華日報》社社長何云、北方局政權工作部秘書張衡宇、冀南銀行第二任行長賴勤及其夫人、中共北方局軍委書記張兆豐、朝鮮義勇軍領導人陳光華和石鼎、抗日英雄范筑先等烈士。
交通信息
邯鄲市內3.9.13.23.28.202路公共汽車可到。

【溫馨提示】網站有的文章及圖片均來源于學校官網或互聯網,若有侵權請聯系gzldyjy@yeah.net刪除。
基地統計
- 基地總數:548個
- 當前瀏覽:1418次
- 總瀏覽數:818270次
- 發布時間:2020-12-25 14:33
- 信息來源:干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