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秀松等8名青年發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團的機關設在當時法租界霞飛路漁陽里6號(今淮海中路567弄6號)。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建,對各地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起了發動和指導的核心作用。為了掩護和團結進步青年,同年9月,于此開設“外國語學社”,同時在《民國日報》上公開刊登招生廣告。劉少奇、任弼時、蕭勁光、羅亦農等由各地團組織推薦來“外國語學社”學習,并先后赴蘇聯學習。1921年11月,青年團臨時章程中明確規定:在“正式團的中央機關未組成時,以上海團的機關代理中央職權”。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是一幢建于1917年的石庫門建筑。1961年3月4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紀念館于2004年修復后對外開放。2019年4月改造升級后又重新向公眾免費開放。
基本概況
紀念館一共分為六個展區。
一樓為序廳和共青團知識互動體驗區兩個展區。二樓展廳則以時間為序,分為“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創建”、“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外國語學社與漁陽里培育的進步青年”和“從團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的建立到團一大的召開”四個展區。一樓序廳首次呈現了新漁陽里6號的“三個第一”,即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干部學校——外國語學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通訊社——中俄通信社。序廳的正前方是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八位發起人的藝術銅雕。此次一樓還新增一處占地83.8平方米的共青團知識互動體驗區。展區通過多媒體、電子游戲等新型科技手段,將團史、《團章》、團員證、團徽、入團流程以明白易懂、輕松易記的方式帶給參觀者,實現團員網上簽到,提供了寓教于樂的參觀學習途徑。
紀念館二樓展陳以“圖文+實物展品”為主,以更加豐富的史料和文物,更為新穎的多媒體呈現和藝術表達,回顧百年之前的紅色足跡,感懷革命青年的愛國情懷。
新增的漁陽里廣場毗鄰淮海中路,與紀念館相隔一條弄堂。原本是一個室外停車場,如今變身為上海這條繁華道路上第一個紅色廣場——漁陽里廣場。
整個漁陽里廣場最大的看點在于青運史大事記——“青春贊歌”浮雕墻與團史大事記——“青春足跡”步道。
浮雕墻由十幅中國青年運動史大型浮雕組成,總長58米、高3.4米,所展示的內容涵蓋了五四運動、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一二九運動、青年志愿墾荒活動、學習雷鋒活動、新長征突擊手(隊)活動、希望工程、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等。
浮雕墻前的地面上,則是寬3米的“青春足跡”步道。步道上印刻著一共16條團史大事記。
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被評為第五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溫馨提示】網站有的文章及圖片均來源于學校官網或互聯網,若有侵權請聯系gzldyjy@yeah.net刪除。
基地統計
- 基地總數:548個
- 當前瀏覽:1380次
- 總瀏覽數:818270次
- 發布時間:2020-12-30 10:29
- 信息來源:干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