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區精神

愛黨信黨、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無私奉獻的博大胸懷不屈不撓、敢于勝利的英雄氣概;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頑強斗志,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科學態度;魚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榮傳統。
-
已定班次 1688次
-
承接院校 16個
-
獲取方案 1688次
背景
革命老區是新中國的搖籃,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
在一片片紅色熱土上,中國共產黨帶領老區人民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了愛黨信黨、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頑強斗志,舍生忘死、無私奉獻的博大胸懷,魚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榮傳統,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科學態度。如一座聳立的精神高峰,老區精神豐滿而厚重,生動而鮮活,是黨和人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這種精神,是革命斗爭年代的制勝法寶,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等不同歷史時期發揮著激勵和引領作用,在新時代仍然煥發出強大生命力和感召力,哺育、滋養了一代代中華兒女。
1.愛黨信黨、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老區人民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淳樸厚實、負重前行、無怨無悔的品格,對待和支援革命事業、建設事業和改革開放事業,對待和解決自身的現實困難和各種發展問題,展示出了昂揚的精神風貌和強大的意志力量。斗轉星移,時光荏苒。如今“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可愛的、光明的中國,成為現實。
2.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頑強斗志
處境的艱險、物質的貧乏,和精神上的富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精神力量吸引了無數志士仁人到根據地、到解放區,讓井岡山、寶塔山成為中國革命的象征;也讓這種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頑強斗志,成為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精神密碼。
這種精神力量,像一股清泉,汩汩流淌進一代代中國人的血脈,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持續發揮巨大的作用。
3.舍生忘死、無私奉獻的博大胸懷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
為了做擔架,村里房屋大門全拆下;雞毛信里送情報、蘆葦蕩中藏文件……類似的故事,幾乎在每一片老區的土地上流傳。踴躍參軍參戰,全力開展支前,開展武裝斗爭,積極參與根據地建設……老區人民點點滴滴的無私奉獻,為中國革命的勝利貢獻著無窮力量。 萬千忠骨,萬千熱血。歷史和人民都不會忘記這些紅色大地上發生的偉大故事。 這種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4.魚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榮傳統
“老區人民對黨的認識最深、同黨的聯系最緊、與軍隊的感情最濃、對革命的貢獻最大。”山東省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副會長韓延明深情地說,正是因為有了革命老區,中國共產黨才在腥風血雨中由小到大、從弱變強,在戰火硝煙中砥礪前行,最終領導人民奪取政權、掌握政權并長期執政。
飲水思源。河北阜平、山東臨沂、福建古田、陜西延安、貴州遵義、江西井岡山、安徽金寨、山西呂梁、河南信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的足跡遍及各個革命老區。
5.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科學態度
在極其艱苦的反“掃蕩”、反“清鄉”斗爭中,敵后軍民創造了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破襲戰、水上游擊戰等斗爭形式,豐富和發展了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陷敵于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是戰爭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
抗戰時期,我們黨在老區民眾的支持幫助下,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創造出獨具一格又形式多樣的斗爭策略;在艱苦卓絕的反侵略戰爭中,不斷發展壯大,成長為奪取抗戰最終勝利的中流砥柱。
從當年根據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進步,到今天革命老區日新月異的偉大發展,老區人民是實踐的親歷者、歷史的創造者、優秀傳統的傳承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老區發展變化的時代答卷,便是答案。